一句祝福语,幸福进万家。逢年过节时,给亲朋好友送上一句祝福,已经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与传统。
可谁也没想到,一句看似普通,甚至有些不通顺的祝福短信,能够让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一位潜逃21年的杀人犯的踪迹。
实在是不知道是该感叹中国人的习俗根深蒂固呢,还是命案过去的时间已经不短,让回归普通人生活的命案犯觉得自己已经安全而放松了警惕。
从一种角度而言,这个杀人犯是“幸运”的。他利用了早年间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和户籍漏洞改头换面而苟活了了20多年,甚至还小有积蓄。
可他终究还是没能真正逃脱,当他被民警按倒在地捉拿归案时,他甚至没有过多的反抗。或许是出于终于压破心房的负罪感,或许是明白自己终有这样的一天。
张某武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吉林省白城市,有着不俗的家世。父亲作为当地法院的庭长,哥哥作为一名民警,可谓是给张某武已然树立起了一个政法世家的背景。
一般而言,这样的家世能够让家族内的小辈受用无穷。如果选择顺着家族里给的教育资源而同样留在政法系统内,那么几乎是可预见的顺风顺水的生活。
可张某武并不是这样,他浪费了家人给他提供的优秀的资源和背景,并没有用勤奋的学习、优秀的学业来换取一份正当乃至前途无量的工作。
而是如同小说里玩世不恭的二世祖一样,闲逛、闹事、甚至触犯法律。而他的家世也变成了他最好的保护伞。
全城的人看他犯下一些小事,却从没被追究过,甚至气焰更加旺盛,就明白了这个人有着和普通混混不一样的背景。
年岁渐长,张某武气焰更盛,两次犯下盗窃罪的他,甚至都以缓刑收尾。这让白城市的政法机关都拿他没办法,似乎,他真的要逍遥法外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法院法警支队的支队长黄警官,却被张某武盯上了。原来是因为黄警官曾经惩处过张某武的同伙们,且坚持严格执法、秉公判案的原则,丝毫没有看所谓的张某武的“面子”。
这无疑让张某武觉得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战。某次醉酒后,张某武偶遇了黄警官。在酒精和想要为小弟找回场子的念头刺激下,张某武跟上了黄警官。
黄警官当天正在休假,迎面就看到了自己的“老熟人”张某武。而张某武直接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刀具,没有任何预兆的捅进了黄警官的胸口,连续三刀,黄警官当场殒命。
这件事情彻底闹大,张某武的背景也无法庇护他了。张某武也知道自己犯下了大罪,直接逃亡千里,离开了东北地区。
2018年,在吉林省的一次行动中,锲而不舍的警方终于找到了张某武的蛛丝马迹。他们从张某武家人的短信联络对象中,发现了一个疑点。
“南河山顶,文武双全,值此佳节,奉送祝愿!”在这条有些驴唇不对马嘴的祝福短信中,警方解读出了“河南平顶山”的可疑地点,“武”又对应着“文”。
这让警方对这个手机号的主人展开了调查,而正中下怀的是,手机号的主人正名为张文,极大的验证了警方的猜想。
通过一系列的指认和面部分析,警方确定了张某武以张文的假身份,生活在平顶山市。警方也随即展开了抓捕。
最终,张某武在自家小区被捕。他在被捕时脸色灰暗,并没有什么反抗就随着警察坐上了警车,去为他20余年前的罪行承担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本案中,张某武在醉酒状态下直接拔出随身携带的刀子当街刺死黄警官的犯罪手段十分残忍,完全符合了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虽然张某武并没有致黄警官于死地的想法,但他的行为直接导致了黄警官的死亡,是故意伤害致死罪。
在主观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张某武当时处于醉酒状态,但这并不能够成为从轻或者减轻其罪责的理由。
在刑法中,醉酒分为生理性醉酒与病理性醉酒,而后者属于因饮酒而引发的精神病,属于法定量刑情节。
而前者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喝多了,属于原因自由行为,即当一个人拥有决定是否让自己落入失控状态的自由,那么他需要为其在失控状态下的行为负责。
无论是依照客观的证据还是张某武的口供,都很难认定张某武构成故意杀人罪,而只能认定其构成故意伤害罪,以及致人死亡的加重法定刑。
这是因为张某武从动机而言并非想要直接杀死黄警官,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的小弟被秉公执法而想给黄警官一个教训。
而案情前后分析以及结合张某武当时的醉酒状态而言,无法认定其属于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或者激情杀人。在存疑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相对较轻的罪名进行认定。
当然,在量刑上,二者都十分严重,上至死刑。而结合张某武之前已经犯下的罪以及他给法制带来的巨大影响,他一定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黄警官作为一个认真执法,秉公不私的人竟然就这样被张某武残忍的伤害致死,实在是让人叹息。
而据警方调查,张某武在逃亡的日子里还直接开了一家玉器店,似乎过的还挺滋润。所幸,他已经落网。他将用余生向黄警官忏悔。
|